村庄整体风貌设计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归纳:
规划编制滞后:部分村庄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导致建房布局零乱,缺乏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且与周围自然环境不相协调。此外,农民违规建房、违法占地建房、乱搭乱建等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资金投入不足:村庄风貌提升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绿化美化等多个方面。然而,一些村庄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承担全部费用,导致相关工作进展缓慢。
村民参与度低:村民是村庄风貌提升的直接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村民对村庄风貌提升工作的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导致工作推进困难。
基础设施落后:一些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影响了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监管机制不健全:在村庄风貌提升工作的监管方面,存在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这导致部分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出现违规建设、破坏环境等行为。
缺乏绿地和开敞空间:村庄内绿化面积少,植物单一,缺乏供居民休憩娱乐的绿地和开敞空间。这不仅影响了村庄的整体美观度,也限制了村民的休闲活动。
文化传承与保护不足:在村庄风貌提升过程中,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民间艺术等未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这导致村庄的历史文化底蕴逐渐流失,影响了村庄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一是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三是提高村民参与度,加强宣传教育和激励引导;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整体形象;五是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村庄风貌提升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六是增加绿地和开敞空间,提升村庄生态环境质量;七是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挖掘和弘扬村庄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