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安全防护设计是确保基坑施工过程安全的重要环节,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以下是对深基坑安全防护设计的详细探讨:
一、基坑分类与特点
深基坑通常根据开挖深度、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分类,如一级基坑、二级基坑和三级基坑。不同级别的基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安全要求。一级基坑往往涉及重要工程,开挖深度大,且周围环境复杂,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临边防护设计
栏杆设置:基坑四周应设置钢管栏杆,栏杆柱应采用符合规格的管材,并通过扣件或电焊进行固定。栏杆应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并涂刷醒目的红白油漆警示色。
安全通道:基坑一侧应设置安全通道,宽度不小于4米,并悬挂相应的提示标志。通道应确保牢固可靠,符合相关安全规范。
警示标志:护栏周围应悬挂“禁止翻越”和“当心坠落”等禁止、警告标志,以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三、土方开挖与机械作业安全
开挖顺序:应遵循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开挖,严禁先挖坡脚,并确保不超挖。
机械作业距离:挖掘机在作业时,其履带前端应与挖掘坑边保持至少5米的距离。渣土车应在挖掘机的后方等待装载,且离边坡的距离应保持在6米以上。
软土部位处理:在特别软弱的土质部位,机械应铺设钢板以确保稳定行走。
四、排水与降水措施
排水沟设置:沿基坑周边应设置明排水沟,以排除暴雨等突发性地表水。内侧应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坡,采取有组织排水。
积水池与抽水泵: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积水情况,应设置积水池和抽水泵,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基坑降水:通过深井泵等降水设备将明水渗入底板下砾沙层的积水全部排出,确保基坑无积水现象。
五、监测与巡查
监测点布置: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控要求,从基坑边缘以外1~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监测点间距应根据基坑级别和开挖深度确定。
位移观测:应进行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包括位移量、位移速率和方向。监测应在基坑开挖前测得初始值,并在施工过程中持续进行。
巡查工作:项目安全员必须每天做好基坑护坡的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六、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材料堆放:基坑周围应明确警示,确保钢筋材料等不得超越基坑边一定距离的警戒线范围。在警戒线内严禁堆放任何材料。
施工机械管理:各类施工机械在距离基坑、边坡和基础桩孔边进行作业时,必须根据设备重量、基坑和边坡的支护情况以及土质条件来确定合适的距离,并确保堆载不超过设计规定。
作业人员安全:基坑施工作业人员应使用专用通道上下,严禁攀爬栏杆。作业人员需注意安全,确保有稳固的立足点,防止意外掉落基坑。
照明与电气安全: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照明、电箱设置及电气设备的使用,均应符合电气安全规范。
综上所述,深基坑安全防护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临边防护、土方开挖与机械作业安全、排水与降水措施、监测与巡查以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施,可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