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空气间层保温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优化空气间层厚度
二、提高空气间层密闭性
为降低全年建筑能耗,应综合考虑保温与隔热两种工况,对空气间层的密闭性有相应的要求。
在寒冷地区,可在空气间层的上下端,以软质泡沫塑料或纤维类绝热材料为填塞物作为气密封条,以确保空气间层的绝热效果。
在温暖地区,空气间层可适当通气,以将室内水蒸气排向室外,从而防止因内部结露所造成的基层或柱子等的腐蚀。
三、采用强反射材料
四、减少热桥效应
热桥是指处在外墙和屋面等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梁、柱、肋等部位。
在空气间层内设钢制肋时,由于钢与空气间层、钢与内外装修材料(外装修材料也有用钢板的)之间的热导率差别很大,则钢肋将成为“冷桥”,而热流势必在热桥处比较集中,使钢制肋局部产生了较大的温差。该温差不仅在钢制肋的宽度上,而且在相距钢制肋约5厘米的两侧均受到了影响,由此通过测量可确定“冷桥”的热量损失。
在混凝土墙体里埋入的锚固螺栓也将成为圆形热桥,其温度分布是以圆形“冷桥”为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逐渐升高。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因“冷桥”的存在会产生局部结露,设计时应予以充分注意。
五、合理设置空气间层位置
六、考虑其他因素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空气间层厚度、提高密闭性、采用强反射材料、减少热桥效应、合理设置空气间层位置以及考虑其他因素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空气间层的保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