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的质量验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再生骨料的质量要求
物理性质:再生骨料的粒径、密度、吸水率等物理性质应符合《JGJ/T 20-2011混凝土用再生骨料》中规定的要求。
化学性质:再生骨料的化学性质应稳定,不得含有有害物质,以满足混凝土制品的使用安全。
含泥量与含碳量:再生骨料的含泥量和含碳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水泥:应符合GB 175-2007《水泥》中规定的要求,确保水泥的质量和性能稳定。
骨料:除了再生骨料外,其他骨料也应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骨料》中规定的要求。
掺合料:混凝土掺合料应符合GB/T 807-2016《混凝土掺合料》中规定的要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用水:混凝土用水应符合GB/T 50123-2019《建筑材料水质试验方法》中规定的要求,确保水质清洁、无害。
三、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低于C25。
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0.95倍,以确保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四、混凝土表观质量的要求
表面平整光滑:混凝土表面应无裂缝、气孔、麻面等缺陷,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颜色一致:混凝土表面颜色应一致,不得有色差,以满足建筑外观的要求。
无脱壳、剥落、起砂等现象:混凝土表面不得有明显的脱壳、剥落、起砂等现象,以确保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五、混凝土密实性的要求
密实性达标:混凝土密实性应达到设计要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现场测密实度:应通过现场测密实度进行检验,测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六、检验与验收流程
原材料检查: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原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过程控制:对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表观质量检查与强度检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表观质量检查和强度检测,以确保混凝土制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再生混凝土的质量验收标准涉及再生骨料、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强度、表观质量、密实性以及检验与验收流程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再生混凝土制品的质量、提高再生骨料利用率和推广环保型建筑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