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中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手机: 18721989668

电话: 18721989668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华东总部)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滨湖(华中总部)

邮箱: chinazdi@126.com

行业新闻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高温环境下组合结构的修复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9-05 10:41:09| 浏览次数:

高温环境下组合结构的修复需结合‌损伤评估、材料性能恢复、结构加固‌三方面技术,以下从修复原则、典型方法、工程案例三方面展开说明:


一、高温损伤评估与修复原则

1. 损伤分级标准

根据《建筑结构火灾后修复技术规程》(JGJ/T 442-2018),组合结构高温损伤分为四级:

级别

钢构件损伤

混凝土损伤

修复紧迫性





Ⅰ级

表面氧化,无变形

表面爆裂<5mm

可延期修复

Ⅱ级

局部屈曲,残余变形<L/200

爆裂深度5-20mm,碳化深度<10mm

3个月内修复

Ⅲ级

整体失稳,残余变形>L/200

爆裂深度>20mm,碳化深度>10mm

立即修复

Ⅳ级

断裂或连接失效

混凝土疏松、钢筋外露

拆除重建

2. 修复核心原则

  • 材料相容性‌:修复材料需与原结构热膨胀系数匹配(钢:12×10⁻⁶/℃,混凝土:8×10⁻⁶/℃)。

  • 荷载传递连续性‌:确保修复后钢-混凝土界面剪力传递效率≥90%。

  • 耐久性提升‌:修复后结构耐火极限不低于原设计要求。


二、典型修复方法与技术要点

1. 钢构件修复

(1)局部屈曲矫正
  • 工具‌:液压千斤顶+校准模具(精度±1mm)。

  • 步骤‌:

    1. 切割屈曲部位两侧各500mm范围混凝土保护层。

    2. 加热钢构件至200℃(降低屈服强度),用千斤顶逐步矫正。

    3. 矫正后喷涂铝基防腐涂料(厚度≥80μm)。

  • 案例‌:上海中心大厦钢梁屈曲修复,矫正后残余变形<L/500。

(2)断裂连接修复
  • 方法‌:

    • 栓钉断裂‌:更换高强栓钉(10.9级),植入深度≥3d(d为栓钉直径)。

    • 焊接节点裂纹‌:采用碳弧气刨清除裂纹,补焊E5016低氢焊条(预热150℃)。

  • 质量控制‌:修复后节点承载力需通过超声波检测(合格率≥95%)。

2. 混凝土修复

(1)表面爆裂修补
  • 材料‌:高强聚合物砂浆(抗压强度≥60MPa,粘结强度≥3MPa)。

  • 工艺‌:

    1. 清除松动混凝土至坚实界面(深度≥20mm)。

    2. 涂刷界面剂(浓度15%水泥浆)。

    3. 分层压入聚合物砂浆(每层厚度≤15mm)。

  • 案例‌:港珠澳大桥桥面板爆裂修复,修补后耐久性提升50%。

(2)内部疏松处理
  • 方法‌:

    • 灌浆修复‌:采用超细水泥(粒径<5μm)压力灌浆,填充孔隙率>15%区域。

    • 碳纤维加固‌:粘贴U型碳纤维布(宽度200mm,厚度0.167mm),间距300mm。

  • 效果‌:修复后混凝土抗压强度恢复至原设计值的90%以上。

3. 组合界面修复

(1)剪力键失效处理
  • 方法‌:

    • 栓钉剪断‌:在原位置两侧200mm处增设新栓钉(数量增加50%)。

    • 粘结退化‌:涂刷环氧树脂粘结剂(厚度0.5mm),加压固化72小时。

  • 检测‌:修复后界面滑移量需≤0.2mm(100kN荷载下)。

(2)热桥效应消除
  • 措施‌:

    • 在钢梁与混凝土墙连接处设置50mm厚硅酸钙板防火隔离带。

    • 涂刷隔热涂料(导热系数≤0.05W/m·K)。

  • 效果‌:修复后连接部位温升降低40%。


三、修复后性能验证

1. 静载试验

  • 加载制度‌:分级加载至设计荷载的1.2倍,持荷2小时。

  • 合格标准‌:钢构件残余变形<L/300,混凝土裂缝宽度<0.2mm。

2. 动力特性测试

  • 方法‌:采用环境振动法(EVM)测量结构自振频率。

  • 对比‌:修复后频率降低率需<5%(与健康结构对比)。

3. 耐火极限复验

  • 标准‌:按ISO 834曲线升温,持续2小时。

  • 要求‌:钢构件温度<500℃,混凝土无爆裂,连接无失效。


四、工程案例与成本分析

案例1:宝钢炼钢车间修复

  • 损伤‌:钢管混凝土柱表面混凝土爆裂深度30mm,钢柱局部屈曲。

  • 修复方案‌:

    1. 切除屈曲段钢柱,焊接新段(长度1.2m)。

    2. 修补混凝土采用高强聚合物砂浆,厚度40mm。

    3. 增设环向碳纤维布(2层)。

  • 成本‌:修复费用120万元(较拆除重建节省60%)。

  • 周期‌:30天(较纯钢结构修复缩短50%)。

案例2:某高层建筑组合楼盖修复

  • 损伤‌:火灾后楼板混凝土碳化深度15mm,钢梁与混凝土界面滑移2mm。

  • 修复方案‌:

    1. 涂刷环氧树脂粘结剂,加压固化。

    2. 楼板表面增设钢丝网(Φ4@100mm),浇筑50mm厚细石混凝土。

  • 效果‌:修复后界面剪力传递效率恢复至92%。


五、修复技术优化方向

  1. 智能监测‌:嵌入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时监测修复部位应力与温度。

  2. 3D打印修复‌:采用金属3D打印技术修复复杂节点,减少热影响区。

  3. 自修复材料‌:研发微胶囊自修复聚合物,用于混凝土裂缝自动修补。


结论‌:高温后组合结构修复需遵循“评估-矫正-加固-验证”闭环流程,通过材料与工艺创新,可实现修复后性能不低于原设计要求,且综合成本较拆除重建降低40%-70%。



企业概况 公司新闻 案例展示 区域公司 产业投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