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中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手机: 18721989668

电话: 18721989668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华东总部)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滨湖(华中总部)

邮箱: chinazdi@126.com

行业新闻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使用减水剂时,如何避免离析或缓凝?
发布时间:2025-09-17 15:23:49| 浏览次数:

使用减水剂时,若操作不当易引发离析(骨料与浆体分离)或缓凝(凝结时间过长),进而影响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效率。以下是避免离析和缓凝的关键措施及操作要点:

一、避免离析的措施

1. 严格控制减水剂掺量

  • 原理‌:减水剂过量会导致浆体黏度降低,骨料沉降风险增加。

  • 操作要点‌:

    • 按推荐掺量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通常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0.5%-1.5%,萘系减水剂为1%-2%。

    • 分批调整‌:根据原材料变化(如水泥细度、砂石级配)动态调整掺量,每批次混凝土需通过小试验证。

  • 示例‌:
    若原配合比中减水剂掺量为1%,当砂含泥量从2%升至5%时,需将掺量降至0.8%以避免离析。

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 方法‌:

    • 增加胶凝材料用量‌:每减少1kg水,需同步增加0.25-0.3kg水泥(或等量掺合料)以维持浆体黏度。

    • 调整砂率‌:适当提高砂率(建议范围38%-45%)可增强骨料包裹性,减少沉降。

  • 效果‌:
    某工程中,将砂率从40%提高至43%后,离析率降低60%。

3. 改善搅拌工艺

  • 操作步骤‌:

    1. 延长搅拌时间‌:在原基础上延长10-20秒,确保减水剂充分分散。

    2. 分步投料‌:先投入骨料和部分水搅拌30秒,再加入胶凝材料和减水剂,最后补足剩余水。

  • 原理‌:分步投料可减少减水剂与水泥的直接接触,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导致离析。

4. 使用复合型外加剂

  • 推荐产品‌:选择含引气剂或增稠剂的复合减水剂。

  • 作用‌:

    • 引气剂(掺量0.01%-0.03%)可形成微小气泡,增加浆体黏度。

    • 增稠剂(如纤维素醚)可提高浆体保水性,减少泌水。

二、避免缓凝的措施

1. 根据环境温度选择减水剂类型

  • 高温环境(>30℃)‌:
    使用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含葡萄糖酸钠等缓凝组分),并控制掺量在1%以内。

  • 低温环境(<5℃)‌:
    改用早强型减水剂(如硫酸钠复合型),或添加早强剂(如氯化钙,掺量1%-2%)。

  • 标准环境(5-30℃)‌:
    选用通用型减水剂,并严格按推荐掺量使用。

2. 控制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 问题根源‌:
    水泥中C3A含量过高(>8%)或碱含量过低(<0.6%)易引发减水剂与水泥不相容,导致缓凝。

  • 解决方案‌:

    • 水泥选型‌:优先选择C3A含量5%-8%、碱含量0.8%-1.2%的水泥。

    • 兼容性试验‌:施工前进行减水剂与水泥的净浆流动度试验,确保1小时流动度损失≤15%。

3. 避免与其他外加剂混用

  • 风险组合‌:

    • 减水剂+缓凝剂:可能过度延长凝结时间。

    • 减水剂+引气剂:若引气剂过量(>0.05%),会降低浆体强度。

  • 操作建议‌:
    使用复合型外加剂(如减水-引气-缓凝三合一产品),避免自行混用。

4. 严格控制施工时间

  • 初凝时间监控‌:
    通过贯入阻力法或维卡仪检测混凝土初凝时间,确保其在4-10小时内(根据环境调整)。

  • 应急措施‌:
    若发现缓凝迹象(如24小时未初凝),可掺入促凝剂(如碳酸钠,掺量0.1%-0.3%)加速硬化。

三、操作注意事项

  1. 试验验证‌:
    每次调整减水剂类型或掺量前,需制作试块检测7d、28d强度及凝结时间。

  2. 批次管理‌:
    同一工程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减水剂,避免批次差异导致性能波动。

  3. 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需掌握减水剂基本性能,能根据混凝土状态(如流动性、泌水性)及时调整参数。

  4. 记录追溯‌:
    详细记录减水剂类型、掺量、环境温度及混凝土检测结果,便于质量追溯。

四、案例参考

某桥梁工程案例‌:
夏季施工时,因使用缓凝型减水剂且掺量超标(1.8%),导致首批混凝土24小时未初凝。补救措施:

  1. 立即停用该批次减水剂,改用通用型减水剂(掺量1.2%)。

  2. 对已浇筑混凝土掺入0.2%碳酸钠促凝剂。

  3. 调整后混凝土初凝时间恢复至8小时,28天强度达标。

通过科学选型、严格控制掺量及动态调整工艺,可有效避免减水剂引发的离析和缓凝问题,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企业概况 公司新闻 案例展示 区域公司 产业投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