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泌水需从配合比优化、运输设备管理、外加剂调控三方面综合控制,以下是具体措施及操作要点:
一、配合比优化:减少自由水生成
1. 调整胶凝材料用量
2. 优化砂率
3. 控制水灰比
二、运输设备管理:减少振动与温度影响
1. 选择低振动运输工具
2. 控制运输温度
3. 缩短运输时间
三、外加剂调控:增强浆体稳定性
1. 添加增稠剂
2. 使用引气剂
作用:引入微小气泡(直径20-200μm),阻断水分上浮通道。
推荐掺量:0.005%-0.01%(水泥质量),含气量控制在3%-5%。
案例:
添加引气剂后,混凝土泌水高度从50mm降至10mm。
3. 复合使用缓凝剂
四、操作注意事项
出机检测:
途中监控:
到场处理:
运输到场后,若发现泌水,需将泌水排出后再卸料。
严禁向泌水混凝土中直接加水,应通过二次搅拌调整。
五、案例参考
某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工程:
原配合比水灰比0.5,运输途中泌水严重,导致泵管堵塞。调整方案:
将水灰比降至0.42,粉煤灰掺量提高至20%。
添加0.02%纤维素醚和0.008%引气剂。
运输车罐体加装温度传感器,实时控制入罐温度≤30℃。
调整后运输途中无泌水现象,泵送效率提升40%,混凝土28天强度达设计值的110%。
结论:通过优化配合比、控制运输条件及合理使用外加剂,可有效防止混凝土运输途中泌水,确保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