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增稠剂后,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受增稠剂类型、掺量、养护条件及与其他外加剂协同作用的影响,总体呈现“早期强度发展延缓、后期强度稳定增长”的趋势。以下是具体规律及作用机制:
一、增稠剂对强度增长的阶段性影响
1. 早期强度(1-3天)
2. 中期强度(7-28天)
3. 长期强度(90天以上)
二、增稠剂类型对强度的影响差异
1. 纤维素醚类
2. 温轮胶类
3. 聚丙烯酰胺类
特点:
限制:
仅适用于应急调整,不宜长期使用。
三、掺量对强度的影响规律
增稠剂掺量(水泥质量%)
1天强度变化率
28天强度变化率
90天强度变化率
|
|
|
|
0.005 | -3% | +2% | +8% |
0.01 | -5% | +3% | +10% |
0.02 | -8% | 0% | +5% |
0.03 | -12% | -5% | +2% |
四、与其他外加剂的协同作用
1. 与减水剂复合
2. 与引气剂协同
3. 与膨胀剂协同
五、养护条件对强度增长的影响
1. 标准养护(20℃±2℃,RH≥95%)
2. 低温养护(5℃±1℃)
3. 高温养护(35℃±2℃)
六、案例参考
某核电站安全壳混凝土工程:
原配合比未使用增稠剂,夏季施工时混凝土泌水严重,导致表面裂缝宽度达0.3mm。调整方案:
添加0.015%结冷胶作为增稠剂,与聚羧酸减水剂、引气剂复合使用。
采用蒸汽养护(升温速率≤15℃/h,恒温60℃±2℃持续8小时)。
调整后混凝土90天强度从55MPa增至63MPa,裂缝宽度降至0.1mm,抗渗等级达P12。
结论:增稠剂对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早期强度可能降低,但中期和长期强度可通过优化掺量、复合使用外加剂及控制养护条件实现稳定甚至超设计值增长。建议掺量控制在0.01%-0.02%,并优先选择温轮胶类耐温增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