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混凝土蒸汽养护中的温度控制需从升温速率、恒温范围、降温梯度及监测手段四方面协同管理,通过科学设定温度曲线、优化加热方式、强化环境控制等措施,避免因温度应力导致开裂或强度损失。以下是具体控制要点及技术细节:
一、温度控制核心目标
避免热冲击:升温速率≤15℃/h,降温速率≤10℃/h,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25℃引发开裂。
恒温阶段要求:
温差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差≤20℃,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差≤15℃。
二、升温阶段控制
升温速率控制
初始温度要求
三、恒温阶段控制
温度均匀性
蒸汽分布:在养护棚内设置蒸汽喷管,间距≤2m,确保蒸汽均匀扩散。
通风调节:每2h开启排风扇10min,排除冷凝水,避免局部过热。
案例:某地铁管片工程在恒温阶段通过调整蒸汽喷管角度,使温度波动范围从±8℃降至±3℃。
湿度控制
四、降温阶段控制
降温速率控制
拆模时机
五、温度监测与记录
监测点布置
内部监测:在构件中心、1/4厚度处埋设热电偶,深度根据构件厚度调整(如300mm厚构件埋深150mm)。
表面监测:在构件四角及中心布置红外测温点,间距≤3m。
环境监测:在养护棚内设置温湿度传感器,距离地面1.5m。
数据记录与分析
频率:升温阶段每15min记录1次,恒温阶段每30min记录1次,降温阶段每10min记录1次。
分析:绘制温度-时间曲线,与理论曲线对比,偏差>5℃时调整蒸汽通入量或通风量。
工具:使用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与预警。
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温度过高(>70℃)
温度过低(<40℃)
温度不均(局部温差>15℃)
七、质量验收标准
强度验收:同条件养护试件28d强度≥设计强度,且与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偏差≤10%。
外观验收:表面无裂缝、无剥落、无渗水,色差均匀。
无损检测:
总结:蒸汽养护温度控制关键措施
升温:速率≤15℃/h,初始温度≥5℃,环境温度≥0℃。
恒温:温度50-60℃(普通混凝土),湿度≥95%,持续时间≥48h。
降温:速率≤10℃/h,分段降至环境温度,温差≤20℃。
监测:埋设热电偶+红外测温,每15-30min记录数据,绘制温度曲线。
应急:温度过高时减少蒸汽,过低时增设加热器,不均时调整喷管位置。
通过严格实施上述措施,可确保混凝土蒸汽养护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因温度应力导致的质量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