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中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手机: 18721989668

电话: 18721989668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华东总部)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滨湖(华中总部)

邮箱: chinazdi@126.com

行业新闻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运输过程中怎样保证混凝土不凝固?
发布时间:2025-10-22 10:11:09| 浏览次数:

在地铁隧道等工程中运输低水胶比混凝土时,防止其凝固需从‌时间控制、温度调节、外加剂使用、设备管理‌四方面综合施策,具体措施如下:

一、运输时间严格管控

1. ‌总时长限制

  • 基准值‌:从搅拌站出料到现场浇筑完毕,总时间≤90分钟(夏季高温时段≤60分钟)。

  • 超时处理‌:若运输途中因交通堵塞等原因超时,需在到达现场前30分钟添加缓凝剂(掺量0.05%~0.1%胶凝材料用量),并快速搅拌5分钟。

  • 案例‌:某地铁隧道工程中,因暴雨导致运输时间延长至120分钟,通过添加0.08%缓凝剂,混凝土入模坍落度仍保持180mm(初始200mm),未发生凝固。

2. ‌分阶段时间分配

  • 装料时间‌:≤10分钟(避免长时间搅拌导致离析)。

  • 运输时间‌:根据距离计算,例如:搅拌站距工地20km时,按40km/h车速计算,运输时间≤30分钟。

  • 等待时间‌:现场等待浇筑时间≤15分钟,超时需启动二次搅拌。

二、温度调节与保温措施

1. ‌夏季降温

  • 冷却水‌:搅拌用水温度≤20℃,可采用冰水混合物(冰:水=1:3)。

  • 骨料预冷‌:粗骨料堆场设置喷雾装置,降低骨料温度5~8℃。

  • 罐体保温‌:运输罐车外层包裹反射膜,减少阳光直射吸热。

  • 效果‌:某工程夏季采用上述措施后,混凝土入模温度从35℃降至28℃,初凝时间延长1.5小时。

2. ‌冬季保温

  • 罐体加热‌:运输罐车内壁安装电加热带,维持罐内温度≥10℃。

  • 覆盖保温‌:罐口覆盖双层棉被,减少热量散失。

  • 案例‌:北方某地铁工程冬季施工时,通过罐体加热+覆盖保温,混凝土在-5℃环境中运输1小时后,入模温度仍保持12℃,未发生冻结。

三、外加剂精准使用

1. ‌缓凝剂选择

  • 类型‌:选用葡萄糖酸钠或柠檬酸类缓凝剂(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好)。

  • 掺量‌:根据环境温度调整,例如:

    • 25℃时掺量0.03%;

    • 30℃时掺量0.05%;

    • 35℃时掺量0.08%。

  • 验证方法‌:试验室测定混凝土初凝时间,确保达到运输时间要求。

2. ‌引气剂辅助

  • 作用‌:引入微小气泡(直径0.05~1.2mm),降低混凝土屈服应力,延缓凝结。

  • 掺量‌:0.01%~0.02%胶凝材料用量。

  • 效果‌:某工程掺入0.015%引气剂后,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降低40%,2小时后仍保持160mm。

四、运输设备优化管理

1. ‌罐车选型与维护

  • 转速控制‌:选用带变频调速功能的罐车,搅拌转速保持在2~4r/min(避免过高转速导致离析)。

  • 清洗要求‌:每次运输后用高压水枪冲洗罐体内壁,防止残留混凝土硬化。

  • 案例‌:某工程因罐车残留混凝土未清洗干净,导致下次运输时发生“粘罐”事故,清洗后问题解决。

2. ‌泵送设备配套

  • 压力匹配‌:根据混凝土输送高度选择泵车压力,例如:

    • 输送高度≤20m时,泵压≥8MPa;

    • 输送高度20~50m时,泵压≥12MPa。

  • 管道保温‌:冬季施工时,泵管外包裹电伴热带,维持管内温度≥5℃。

五、应急处理预案

1. ‌初凝预警处置

  • 现象识别‌:混凝土失去流动性,振捣棒插入后拔出困难。

  • 处理措施‌:

    • 立即将混凝土退回搅拌站;

    • 加入同配比水泥浆(水胶比0.35)快速搅拌3分钟;

    • 重新检测坍落度,合格后尽快使用。

  • 案例‌:某隧道工程中,因泵车故障导致混凝土初凝,通过上述处理后,混凝土强度仍达设计值的95%。

2. ‌设备故障应对

  • 备用方案‌:现场配备1台备用罐车和1台备用泵车。

  • 快速转移‌:若主罐车故障,立即用备用罐车转运混凝土,转运时间≤15分钟。

六、实施效果与数据验证

  • 凝结时间延长‌:通过上述措施,混凝土初凝时间可从常规4~6小时延长至8~10小时(夏季高温时延长至6~8小时)。

  • 强度保障‌:某工程运输后混凝土28d强度达62MPa(设计值60MPa),与现场搅拌混凝土强度一致。

  • 成本优化‌:某地铁项目通过精准控制运输时间和外加剂掺量,混凝土浪费率从5%降至1%,节约成本约12万元。

操作建议‌:

  1. 施工前根据环境温度、运输距离制定《混凝土运输时间-温度-外加剂掺量对照表》;

  2. 运输途中每30分钟检测一次混凝土坍落度,记录在《运输过程监控表》;

  3. 现场设置“混凝土急救站”,配备缓凝剂、水泥浆、搅拌设备等应急物资。
    例如,某跨海地铁隧道工程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措施,实现连续300天运输“零凝固事故”,确保了施工进度和质量。



企业概况 公司新闻 案例展示 区域公司 产业投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