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养护阶段(通常指混凝土浇筑后3-7天,此时混凝土已初凝但强度发展未完全)需根据工程特点制定针对性养护方案,重点控制湿度、温度、应力平衡三大要素。以下是具体要求及实施要点:
一、湿度控制
保湿养护标准
特殊部位处理
用海绵条填充缝隙,防止水分流失
每日3次定点喷水养护
拆模后立即涂刷养护剂(成膜时间≤30min)
覆盖双层土工布,保持湿润状态≥7天
二、温度管理
温控指标
核心温度区间:
结构类型
允许最高温度
温差控制
|
|
|
大体积混凝土 | ≤65℃ | 表面与中心温差≤25℃ |
薄壁结构 | ≤50℃ | 表面与环境温差≤20℃ |
测温点布置:
温控措施
低温环境(<5℃)时覆盖电热毯(表面温度≥5℃)
添加早强型外加剂(掺量0.5%-1.0%)
埋设冷却水管(间距1.5m,水流速0.6m/s)
表面覆盖麻袋+冷水喷淋(水温≤15℃)
三、应力平衡控制
约束释放措施
强度达到设计值75%后实施
分批张拉(先长后短,对称进行)
每层厚度≤500mm,间隔时间≥初凝时间
设置滑动层(聚乙烯薄膜+黄油,厚度≥2mm)
变形监测
监测指标:
监测项目
允许变形值
监测频率
|
|
|
竖向变形 | ≤L/400(L为构件长度) | 每日1次 |
水平变形 | ≤L/500 | 每2日1次 |
预警机制:
四、养护设备管理
自动化养护系统
冷却水管流量计精度±2%
电热毯温度控制器精度±1℃
湿度传感器控制喷水启停(设定阈值85%)
水流压力0.2-0.3MPa,雾化效果良好
设备维护要求
喷淋系统故障时,2小时内启动备用方案(人工喷水)
温控设备故障时,立即覆盖保温材料
喷头堵塞率≤5%,否则立即清理
温度传感器校准周期≤30天
五、质量检验标准
取样检测
测区布置:每200m²设置10个测区
强度推定值误差范围±5MPa
每100m³制作1组同条件养护试件
7天强度应达到设计值60%-80%
外观检查
表面色差ΔE≤3(采用色差仪检测)
局部色差超标时,涂刷专用修复剂
六、特殊环境应对
高湿度环境(>85%)
低温环境(<5℃)
添加防冻剂(掺量1%-3%)
减少引气剂用量0.1%-0.2%
覆盖双层岩棉被(厚度≥50mm)
养护温度维持5-10℃
七、养护记录管理
记录内容
基础信息:工程部位、混凝土等级、配合比编号
养护参数:温度、湿度、喷水次数、覆盖材料
异常情况:裂缝发展、设备故障、处理措施
档案保存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中期养护要求,可有效控制混凝土早期性能发展。实际应用需结合工程特点制定专项养护方案,并定期进行养护效果评估与方案优化,确保结构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