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温控设备出现故障时,需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流程,核心原则是维持混凝土温度稳定,防止因温度骤变导致开裂或强度损失。以下是具体应急措施及操作要点:
一、故障分类与响应时限
紧急故障(导致温度失控)
一般故障(影响监测精度)
现象:温度显示波动、数据传输中断
响应时限:2小时内完成修复或替代
二、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一)高温环境(>30℃)故障处理
冷却系统失效
立即覆盖双层麻袋+冷水喷淋(水温≤15℃)
喷淋频率:每30分钟1次,单次喷水时间≥5分钟
传感器故障
使用手持式红外测温仪(精度±1℃)每2小时测温
重点监测表面、中心、底面3个关键位置
(二)低温环境(<5℃)故障处理
加热系统失效
防冻剂不足
从相邻标段调运防冻剂(运输时间≤2小时)
掺量临时提高至3.5%(原设计3%)
三、设备修复与验证
故障设备修复
短路部位剪除后重新接线(需专业电工操作)
绝缘电阻检测≥0.5MΩ后方可使用
断裂处采用快速接头连接(修复时间≤30分钟)
堵塞处用高压水枪冲洗(压力≥10MPa)
修复后验证
使用标准温度计(精度±0.1℃)与设备显示值对比
误差>1℃时重新校准
四、过程记录与追溯
应急记录表
记录项
内容要求
|
|
故障时间 | 精确至分钟(如14:23) |
现象描述 | 冷却水管断裂/传感器无显示等 |
处理措施 | 喷淋频率、覆盖材料等 |
温度变化 | 每小时记录1次(表面/中心) |
验证结果 | 修复后温度误差值 |
档案保存
纸质记录由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
电子记录备份至项目云盘,保存期≥工程寿命期
五、预防性措施
设备冗余设计
冷却系统:设置双回路供水(1用1备)
加热系统:配备2台独立电热毯控制器
定期演练
每季度开展1次温控故障应急演练
演练内容:传感器故障处置、冷却水管快速修复等
备件管理
现场储备关键备件清单:
备件名称
数量
存放位置
|
|
|
冷却水管快速接头 | 5套 | 材料库 |
电热毯控制模块 | 2个 | 设备棚 |
温度传感器 | 3支 | 试验室 |
典型工程案例:
某核电站工程在浇筑核岛底板时,冷却水泵突发故障。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0分钟内完成双层麻袋覆盖
20分钟内调运冰块进行表面降温
45分钟内修复水泵并恢复供水
最终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控制在63℃,未出现温度裂缝,经检测28天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2%。
通过系统化的应急处理流程,可最大限度降低温控设备故障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建议将本方案纳入项目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培训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