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中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手机: 18721989668

电话: 18721989668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华东总部)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滨湖(华中总部)

邮箱: chinazdi@126.com

行业新闻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工艺控制中,振捣与成型优化有何特别之处?
发布时间:2025-10-29 11:53:27| 浏览次数:

在低水胶比混凝土的工艺控制中,‌振捣与成型优化‌通过精细化操作与针对性设计,解决了密实性不足、界面缺陷、施工冷缝等关键问题,其特别之处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一、分层振捣密实:消除内部缺陷

1. 分层厚度控制

  • 核心要求‌:每层浇筑厚度≤300mm(较普通混凝土减少20%-30%),确保振捣能量充分传递至底层。

  • 作用‌:避免因厚度过大导致振捣棒无法穿透底层,形成“夹层”或“蜂窝”缺陷。

  • 案例‌:深圳地铁7号线侧墙施工中,采用300mm分层厚度后,混凝土密实度检测合格率从85%提升至98%。

2. 振捣参数精准化

  • 振捣棒选型‌:选用高频插入式振捣棒(频率≥12000次/分钟),直径50mm,振捣力较普通振捣棒提高30%。

  • 振捣时间控制‌:

    • 插入点间距≤400mm(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

    • 每个点振捣时间15-30秒(以混凝土表面泛浆、无气泡逸出为准);

    • 避免过振(导致骨料下沉、浆体上浮)或漏振(形成孔洞)。

  • 数据‌:成都地铁18号线实测显示,精准振捣可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10%-15%,抗渗等级提升1-2级(从P8→P10)。

二、界面强化处理:消除薄弱环节

1. 侧墙-顶板交界优化

  • 二次振捣技术‌:

    • 在初凝前1-2小时(混凝土仍处于塑性状态),对侧墙与顶板交界处进行二次振捣,消除泌水通道和冷缝;

    • 作用‌:破坏界面处的水膜层,促进骨料与浆体重新排列,提高界面粘结强度。

  • 案例‌:广州地铁11号线应用二次振捣后,交界处裂缝宽度从0.3mm降至0.05mm,抗剪强度提高25%。

2. 钢筋密集区振捣

  • 专用振捣工具‌:

    • 使用直径30mm的细振捣棒或附着式振捣器,配合人工插捣,确保钢筋间隙(≥50mm)内混凝土密实;

    • 数据‌:钢筋密集区振捣后,混凝土孔隙率较未振捣区降低50%-60%。

三、泵送工艺改进:避免施工冷缝

1. 泵管设计与布置

  • 泵管直径‌:≥125mm(较普通混凝土增大1个规格),减少泵送阻力;

  • 弯管曲率半径‌:≥1m(避免急弯导致混凝土离析);

  • 布置原则‌:泵管垂直高度差≤10m,水平距离≤300m,减少堵管风险。

  • 案例‌:深圳地铁7号线采用大直径泵管后,堵管次数从每周3次降至0.5次。

2. 泵送前润滑与过程控制

  • 润滑处理‌:泵送前用1:2水泥砂浆(水灰比与混凝土一致)润滑管道,砂浆用量≥0.5m³/100m泵管;

  • 泵送速度‌:初始泵送速度≤1m³/min,待混凝土正常流动后调整至2-3m³/min;

  • 压力监测‌:实时监测泵送压力(≤15MPa),避免压力突变导致混凝土离析或堵管。

  • 数据‌:优化泵送工艺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率从20%降至5%以内。

四、成型表面处理:提升耐久性

1. 初凝前表面处理

  • 抹压工艺‌:

    • 初凝前(手指按压无指纹)采用木抹子搓压2-3遍,消除表面塑性收缩裂缝;

    • 终凝前(手指按压无凹陷)采用铁抹子压光,形成致密表面层。

  • 作用‌:减少表面水分蒸发,降低干燥收缩应力。

  • 案例‌:成都地铁18号线应用抹压工艺后,表面裂缝数量减少70%。

2. 养护膜覆盖

  • 材料选择‌:采用聚乙烯(PE)薄膜或土工布覆盖,接缝处用胶带密封;

  • 覆盖时机‌:终凝后立即覆盖,保持表面湿度≥90%;

  • 持续时间‌:夏季≥7天,冬季≥14天。

  • 数据‌:14天保湿养护可使混凝土抗拉强度发展提高20%-30%,抗碳化能力提升1-2级。

五、特别之处总结

优化方向

特别措施

效果量化指标




分层振捣

300mm分层厚度+高频振捣棒(12000次/分钟)

密实度合格率98%,抗压强度提高10%-15%

界面强化

二次振捣+细振捣棒处理钢筋密集区

交界处裂缝宽度0.05mm,抗剪强度提高25%

泵送工艺

125mm泵管+润滑砂浆+压力监测

堵管次数降低83%,坍落度损失率≤5%

成型表面

初凝前抹压+终凝前压光+14天保湿养护

表面裂缝减少70%,抗拉强度发展提高20%-30%

结论

低水胶比混凝土的振捣与成型优化通过‌分层控制、界面强化、泵送改进、表面处理‌四大技术手段,解决了密实性不足、界面缺陷、施工冷缝等关键问题,使混凝土抗裂性显著提升。其核心逻辑是:‌通过精细化操作减少内部缺陷,通过协同控制消除薄弱环节,最终实现结构耐久性与施工效率的双重提升‌。



企业概况 公司新闻 案例展示 区域公司 产业投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