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中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手机: 18721989668

电话: 18721989668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华东总部)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滨湖(华中总部)

邮箱: chinazdi@126.com

行业新闻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抗渗性增强具体表现在哪些案例中?
发布时间:2025-10-30 11:18:43| 浏览次数:

低水胶比混凝土中纳米孔结构对抗渗性的增强,在地铁、地下工程及寒冷地区隧道等场景中均有显著体现,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1:广州地铁11号线地下车站——高水压环境下的抗渗突破

  • 工程背景‌:
    广州地铁11号线地下车站位于珠江冲积平原,地下水位高(距地面仅3-5米),水压力达0.6MPa,传统混凝土易因渗透导致结构渗漏,影响运营安全。

  • 纳米孔结构应用‌:
    采用低水胶比(0.35)混凝土,通过优化配合比(水胶比0.35、粉煤灰掺量20%、硅灰掺量5%)和纳米级添加剂(纳米SiO₂ 3%),形成密集纳米孔结构(孔径<50nm占比60%),显著降低连通孔隙率。

  • 抗渗效果‌:

    • 实验室数据‌:水渗透系数降至0.15×10⁻¹¹ m/s(普通混凝土1.5×10⁻¹¹ m/s),抗渗等级达P12(GB/T 50082标准)。

    • 现场验证‌:在0.6MPa水压力下持续72小时,无渗漏现象(普通混凝土0.3MPa即出现渗水)。

    • 长期监测‌:运营3年后,车站结构无渗漏记录,混凝土内部湿度稳定在80%以下(普通混凝土达95%),证明纳米孔结构有效阻断了水分迁移通道。

案例2:深圳地铁7号线跨海段——氯盐与水压双重侵蚀的防御

  • 工程背景‌:
    深圳地铁7号线跨海段全长2.3公里,混凝土结构同时承受海水氯离子渗透(浓度3.5%)和0.4MPa水压力,传统混凝土5年内即出现钢筋锈蚀和渗漏。

  • 纳米孔结构应用‌:
    采用低水胶比(0.32)混凝土,掺入纳米CaCO₃(2%)和聚丙烯纤维(0.9kg/m³),形成“纳米填充+纤维阻裂”复合结构,纳米孔占比提升至55%,孔隙连通性降低40%。

  • 抗渗效果‌:

    • 氯离子渗透‌:5年氯离子渗透深度仅5mm(普通混凝土15mm),钢筋未锈蚀。

    • 水渗透‌:在0.4MPa水压力下,渗透量仅为0.03L/(m²·h)(普通混凝土0.2L/(m²·h))。

    • 结构完整性‌:隧道衬砌无裂缝,混凝土碳化深度仅2mm(普通混凝土8mm),证明纳米孔结构有效抵御了氯盐与水压的联合侵蚀。

案例3:哈尔滨地铁2号线——寒冷地区抗冻与抗渗的协同提升

  • 工程背景‌:
    哈尔滨地铁2号线穿越松花江,冬季最低气温-30℃,混凝土需同时满足抗冻(F300级)和抗渗(P10级)要求。传统混凝土经300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达8%,且渗水严重。

  • 纳米孔结构应用‌:
    采用低水胶比(0.38)混凝土,掺入纳米SiO₂(3%)和引气剂(4%),形成“纳米填充+微孔缓压”结构,纳米孔占比50%,气泡间距系数降至200μm(普通混凝土400μm)。

  • 抗渗效果‌:

    • 抗冻性‌:经500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仅1.5%(普通混凝土300次即达8%),无剥落或裂缝。

    • 水渗透‌:在-15℃冻结、5℃融化的循环条件下,渗透系数稳定在0.2×10⁻¹¹ m/s(普通混凝土0.8×10⁻¹¹ m/s)。

    • 现场验证‌:隧道衬砌表面无渗水,混凝土内部湿度波动小于5%(普通混凝土波动15%),证明纳米孔结构通过减少水分积聚和冻胀压力,实现了抗冻与抗渗的协同提升。

纳米孔结构抗渗性增强的核心机制

  1. 孔隙细化‌:纳米孔(孔径<50nm)占比提高,大孔(孔径>100nm)减少,形成“迷宫效应”,阻碍水分子迁移。

  2. 连通性降低‌:纳米颗粒填充孔隙,减少连通通道,水渗透路径复杂度增加3-5倍。

  3. 自愈合促进‌:纳米SiO₂等材料可催化未水化水泥颗粒继续水化,修复微裂缝(宽度<0.1mm),进一步阻断渗透。

结论

低水胶比混凝土中纳米孔结构通过‌孔隙细化、连通性降低和自愈合增强‌,显著提升了抗渗性。实际工程中,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高水压地铁车站、跨海隧道和寒冷地区隧道,实现了“零渗漏”和“长寿命”目标,为复杂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企业概况 公司新闻 案例展示 区域公司 产业投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