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中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手机: 18721989668

电话: 18721989668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华东总部)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滨湖(华中总部)

邮箱: chinazdi@126.com

行业新闻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如何评估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风险?
发布时间:2025-10-31 09:18:04| 浏览次数:

评估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风险需从‌温度场分析、应力计算、风险分级‌三个维度展开,结合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识别关键风险点并制定防控措施。以下是具体评估方法及实施要点:

一、温度场分析:明确温度分布与变化规律

1. 温度监测系统搭建

  • 监测内容‌:

    • 表面温度‌:通过红外热像仪或表面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评估与大气温度的差值(通常要求≤20℃);

    • 内部温度‌: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温度传感器(如铂电阻温度计),监测不同深度(如表面、1/2厚度、中心)的温度变化;

    • 环境温度‌:同步记录环境温度,分析其对混凝土温度的影响。

  • 监测频率‌:

    • 浇筑后0-3天:每2小时监测1次(温度变化最剧烈阶段);

    • 3-7天:每4小时监测1次;

    • 7天后:每天监测1次。

  • 案例参考‌:
    某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中,通过预埋32个温度传感器,发现中心温度峰值达75℃,表面温度55℃,里表温差20℃,接近规范限值(通常要求≤25℃),需立即采取降温措施。

2. 温度场数值模拟

  • 模型建立‌:
    采用有限元软件(如ANSYS、MIDAS)建立混凝土温度场模型,输入参数包括:

    • 混凝土热学参数(导热系数、比热容、热膨胀系数);

    • 环境条件(气温、风速、湿度);

    • 施工参数(浇筑温度、养护方式)。

  • 模拟目标‌:
    预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等关键指标,为应力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 数据支撑‌:
    模拟结果显示,某桥墩混凝土中心温度峰值可达80℃,表面温度60℃,里表温差20℃,降温速率1.5℃/d,需优化冷却水管布置以降低温度应力。

二、应力计算:量化温度应力风险

1. 温度应力公式

温度应力(σ)由温度梯度(ΔT)和混凝土热膨胀系数(α)决定,公式为:
σ=EαΔTσ=EαΔT
其中:

  • EE:混凝土弹性模量(MPa);

  • αα:热膨胀系数(通常取1.0×10⁻⁵/℃);

  • ΔTΔT:温度梯度(℃),即里表温差或表面与大气温差。

2. 应力计算步骤

  • 步骤1‌:根据温度监测数据,计算不同时刻的温度梯度(如里表温差、表面与大气温差);

  • 步骤2‌:输入混凝土弹性模量(可通过试验或规范取值,如28天弹性模量3.0×10⁴ MPa);

  • 步骤3‌:代入公式计算温度应力;

  • 步骤4‌:对比混凝土抗拉强度(如28天抗拉强度2.5 MPa),评估应力是否超过抗拉强度。

  • 案例计算‌:
    某大体积混凝土里表温差25℃,弹性模量2.8×10⁴ MPa,热膨胀系数1.0×10⁻⁵/℃,则温度应力为:
    σ=2.8×104×1.0×105×25=7.0MPaσ=2.8×104×1.0×10−5×25=7.0MPa
    若混凝土抗拉强度仅2.5 MPa,则应力远超抗拉强度,存在开裂风险。

三、风险分级:明确防控优先级

1. 风险分级标准

根据温度应力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比值(σ/ft),将风险分为三级:

风险等级

σ/ft范围

风险描述

防控措施





低风险

σ/ft ≤ 0.7

应力小于抗拉强度的70%,开裂风险低

常规养护,监测温度变化

中风险

0.7 < σ/ft ≤ 1.0

应力接近抗拉强度,存在开裂风险

优化冷却系统,加强养护

高风险

σ/ft > 1.0

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必然开裂

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增加冷却水管、覆盖保温层)

2. 风险分级案例

  • 案例1‌:某核电站安全壳混凝土,σ/ft=0.6(低风险),仅需常规养护;

  • 案例2‌:某高层建筑核心筒混凝土,σ/ft=0.9(中风险),需优化冷却水管布置;

  • 案例3‌:某大坝混凝土,σ/ft=1.2(高风险),需立即增加冷却水管密度并覆盖保温层。

四、防控措施:降低温度应力风险

1. 原材料控制

  • 低热水泥‌:选用中热或低热水泥(如P·LH 42.5),减少水化热;

  • 粉煤灰/矿粉‌:掺入20%-30%粉煤灰或矿粉,降低水泥用量,延缓水化热释放。

2. 施工工艺优化

  • 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1.5m以内,减少单次浇筑体积;

  • 冷却水管‌:预埋冷却水管(间距1.0-1.5m),通水冷却降低内部温度;

  • 跳仓施工‌:将大体积混凝土划分为若干小块,间隔浇筑,减少约束应力。

3. 养护管理

  • 保温保湿‌:浇筑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层(如岩棉板),减少表面热量散失;

  • 延长养护时间‌: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确保混凝土充分水化。

4. 应急处理

  • 表面降温‌:若表面温度过高,可采用喷雾降温或覆盖湿麻袋;

  • 内部降温‌:若内部温度过高,可增加冷却水管通水量或降低水温。

五、评估结论

评估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风险需结合‌温度场监测、应力计算、风险分级‌,明确关键风险点(如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通过优化原材料、施工工艺和养护管理,可有效降低温度应力风险,确保混凝土结构安全。例如,某大坝工程通过预埋冷却水管、分层浇筑和延长养护时间,将温度应力风险从高风险(σ/ft=1.2)降至低风险(σ/ft=0.6),成功避免开裂。



企业概况 公司新闻 案例展示 区域公司 产业投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