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仓施工是一种通过分仓间隔浇筑来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的技术,尤其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或高风险工程。以下是其具体实施步骤及关键要点:
一、施工准备:科学分仓与材料预控
分仓设计
根据结构尺寸(如长度、宽度)将混凝土浇筑区域划分为多个仓块,单个仓块尺寸建议≤15m×15m(若结构厚度较大,可适当缩小至10m×10m);
仓块形状尽量规则(如矩形),避免出现狭长或不规则形状,以减少约束应力;
示例:某地下工程将200m×50m的底板划分为20个10m×10m的仓块,分两批跳仓浇筑。
材料控制
使用低水化热水泥(如P·LH 42.5)和30%-40%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
添加0.05%膨胀剂(如氧化镁膨胀剂),补偿混凝土收缩;
控制入模温度≤25℃(高温季节可采用冰水拌合或预冷骨料)。
二、跳仓浇筑:间隔施工与分层操作
首批仓块浇筑
间隔时间控制
第二批仓块浇筑
三、施工缝处理:保证结构整体性
施工缝留设
界面处理
四、温控与养护:减少温度应力
温度监控
超长养护
五、案例验证:某核电站安全壳工程
关键注意事项
分仓尺寸需根据结构受力、环境温度和混凝土性能综合确定,避免仓块过大导致温度应力集中;
间隔时间需通过试验或经验确定,一般≥72小时(3天),高温季节可延长至96小时(4天);
施工缝处理是关键,必须保证新旧混凝土粘结牢固,避免成为结构薄弱环节。
通过科学分仓、间隔施工、严格温控与养护,跳仓施工可有效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确保结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