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仓施工的温控措施需围绕减少温度应力、控制里表温差与降温速率展开,具体要求如下,结合实施要点与案例说明:
一、原材料预控:降低水化热源头
水泥选择
掺合料优化
掺入30%-40%粉煤灰或矿粉,替代部分水泥,进一步降低水化热;
粉煤灰需为Ⅱ级及以上,矿粉需为S95级,确保活性与稳定性;
示例:某核电站安全壳掺入35%粉煤灰后,混凝土7天温升降低10℃,28天温升降低15℃。
外加剂协同
二、入模温度控制:避免高温浇筑
原材料预冷
运输过程保温
入模温度监测
三、冷却系统强化:分层控温
双层冷却水管布置
通水参数控制
通水时间:从混凝土浇筑后6小时开始,持续至内部温度降至环境温度+5℃;
通水流量:初期(0-3天)20L/min,中期(3-7天)25L/min,后期(7-14天)15L/min;
水温控制:冷却水温度比混凝土内部温度低10-15℃,若内部温度>75℃,立即切换为冰水(水温≤5℃)。
智能温控系统
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温度传感器(每仓块不少于3个,分布在上、中、下层);
传感器连接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温度并自动调节冷却水管流量(如温度>70℃时,流量增至30L/min);
示例:某水电站工程通过智能温控,将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控制在72℃,里表温差14℃。
四、里表温差与降温速率监控:动态调整
里表温差控制
降温速率控制
应急处理流程
五、养护管理:超长保湿保温
覆盖养护
喷水保湿
养护时间
六、案例验证:某桥梁承台工程
通过原材料预控降低水化热、入模温度控制避免高温浇筑、冷却系统强化分层控温、里表温差与降温速率动态监控、超长养护保湿保温,跳仓施工的温控措施可形成全流程防控体系,确保混凝土结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