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处理需兼顾结构整体性、防水性能与耐久性,常见方法可分为表面处理、接缝强化、防水加固三大类,具体如下:
一、表面处理:修复与平整
人工凿毛法
操作要点:施工缝混凝土强度达1.2MPa(手指按压无痕迹)后,用钢钎或风镐沿缝面垂直凿出深度3-5mm的凹槽,间距20-30mm,形成粗糙面;
适用场景:普通混凝土结构(如梁、板、柱接缝);
案例:某住宅楼框架梁施工缝处理时,采用人工凿毛后涂刷界面剂,接缝处28天粘结强度达2.1MPa(设计要求≥1.8MPa)。
高压水冲法
操作要点:使用高压水枪(压力≥30MPa)冲洗缝面,去除浮浆、松散颗粒,露出粗骨料(冲洗深度5-8mm);
优势:无振动、不损伤结构,适用于薄壁结构(如剪力墙、水池);
案例:某地铁站侧墙施工缝处理时,高压水冲后缝面粗糙度达Ra6.3μm,接缝处抗渗等级提升至P8。
机械打磨法
操作要点:用角磨机配金刚石磨片打磨缝面,去除软弱层,表面平整度偏差≤2mm;
适用场景:对表面平整度要求高的结构(如装饰混凝土、预制构件接缝);
案例:某桥梁预制箱梁接缝处理时,机械打磨后缝面平整度达1.5mm,接缝处无错台。
二、接缝强化:增强粘结力
涂刷界面剂
水泥基界面剂(掺10%硅灰):适用于普通混凝土;
环氧树脂界面剂:适用于潮湿环境或高强度要求结构;
插筋连接
操作要点:在缝面两侧预埋Φ12-Φ16钢筋(间距300-500mm),露出长度≥30d(d为钢筋直径),新混凝土浇筑前清除锈蚀;
适用场景:大体积混凝土或抗震要求高的结构(如坝体、高层建筑);
案例:某水电站大坝施工缝处理时,插Φ16钢筋(间距400mm),接缝处抗剪强度提升至15MPa。
钢板网加固
操作要点:在缝面安装镀锌钢板网(孔径10mm×10mm,厚度0.8mm),用锚栓固定(间距200mm),新混凝土浇筑时包裹钢板网;
优势:增强接缝处抗裂能力,适用于变形较大的结构(如伸缩缝、沉降缝);
案例:某市政道路桥梁伸缩缝处理时,安装钢板网后接缝处裂缝宽度减少70%。
三、防水加固:阻断渗水路径
遇水膨胀止水条
注浆管埋设
操作要点:在缝面埋设可重复注浆管(直径20mm),管身打孔(孔径2mm,间距50mm),外裹无纺布;
注浆时机: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值70%后,用水泥基注浆料(水灰比0.4)注浆,压力0.5-1.0MPa;
案例:某隧道施工缝处理时,注浆后接缝处孔隙率从8%降至2%,抗渗等级达P10。
防水涂料涂刷
聚氨酯防水涂料:适用于潮湿环境;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适用于背水面防水;
四、关键注意事项
处理时机:施工缝处理需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完成(约浇筑后4-6小时),避免过早处理导致骨料松动;
清洁度:缝面处理前需清除浮浆、油污、锈蚀,含水率≤8%(用含水率测试仪检测);
验收标准:处理后缝面粗糙度Ra≥3.2μm(砂纸法检测),粘结强度≥设计值90%(拉拔试验);
案例对比:
通过表面处理修复缺陷、接缝强化增强粘结、防水加固阻断渗水三步法,可确保施工缝结构安全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