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结构施工缝需根据其功能特性、受力状态、环境条件制定专项处理方案,以下从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结构、设备基础、多层刚架五大类特殊结构,结合规范要求与工程实践,梳理具体要求及关键技术要点:
一、双向受力楼板施工缝:强化双向抗裂与整体性
处理目标
避免因双向受力导致接缝处应力集中引发开裂;
保证楼板平面内刚度连续性。
具体要求
留设位置:按设计要求留设,若无明确规定,应避开跨中1/3范围(剪力较大区),优先选择柱网轴线交点附近(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
缝面处理:
钢筋处理:接缝处上下层钢筋应连续布置,若需断开,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Ⅰ级)或焊接(焊缝长度≥10d);
案例:某商业综合体双向楼板施工缝处理后,接缝处28天抗裂宽度0.05mm(规范要求≤0.1mm),平面内刚度衰减率仅3%(设计要求≤5%)。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控制温度裂缝与收缩
处理目标
减少因水化热导致的温度裂缝;
降低收缩应力对施工缝的影响。
具体要求
留设位置:按设计要求留设,若无明确规定,应避开基础中心区域(温度应力集中区),优先选择距边缘1/3基础宽度处;
缝面处理:
材料选用:接缝处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0.025%,限制膨胀率≥0.015%)(GB 50119-2013);
案例:某核电站安全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后,接缝处最高温度65℃(设计要求≤70℃),温度裂缝宽度0.03mm(规范要求≤0.1mm)。
三、拱壳结构施工缝:保证曲面连续与稳定性
处理目标
维持拱壳曲面几何形状连续性;
避免因施工缝导致结构失稳。
具体要求
留设位置:按设计要求留设,若无明确规定,应避开拱顶(轴力最大区)和拱脚(弯矩最大区),优先选择1/4跨度处(剪力较小区);
缝面处理:
支撑体系:接缝处两侧1m范围内模板不得拆除,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100%;
案例:某体育馆拱壳结构施工缝处理后,接缝处曲面偏差2mm(规范要求≤5mm),结构自振频率与设计值偏差仅1.5%(设计要求≤5%)。
四、设备基础施工缝:满足振动与动力要求
处理目标
降低设备振动对施工缝的影响;
保证基础与设备连接稳定性。
具体要求
留设位置:按设计要求留设,若无明确规定,应避开设备支座下方(振动集中区),优先选择距支座边缘0.5m处;
缝面处理:
防松动措施:接缝处地脚螺栓应采用双螺母防松(扭矩值符合设计要求),并涂刷锁固剂(耐温范围-50℃~150℃);
案例:某化工厂压缩机基础施工缝处理后,设备运行1年振动加速度0.02g(规范要求≤0.05g),螺栓松动率0%。
五、多层刚架结构施工缝:保障空间整体性与协同工作
处理目标
维持多层刚架空间受力体系完整性;
避免因施工缝导致层间位移不协调。
具体要求
留设位置:按设计要求留设,若无明确规定,应避开节点核心区(应力复杂区),优先选择柱中1/3高度处(弯矩较小区);
缝面处理:
连接构造:接缝处应设置连接钢板(厚度≥10mm,宽度≥200mm),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等级10.9级);
案例:某机场航站楼多层刚架施工缝处理后,接缝处层间位移角1/1200(规范要求≤1/800),连接螺栓预紧力损失率仅5%(设计要求≤10%)。
六、关键注意事项
规范依据:特殊结构施工缝处理需同时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等规范要求;
地区差异:高寒地区需增加防冻措施(如接缝处埋设电伴热带),沿海地区需强化防腐处理(如涂刷环氧富锌底漆);
案例对比:
通过针对特殊结构受力特性、功能需求、环境条件制定专项处理方案,可显著提升施工缝处理质量,保障结构安全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