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中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手机: 18721989668

电话: 18721989668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华东总部)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滨湖(华中总部)

邮箱: chinazdi@126.com

行业新闻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出孔口返浆异常的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25-11-04 10:08:02| 浏览次数:

针对孔口返浆异常问题,结合分层监测原则(资源集约、风险可控),提供以下分场景解决方案及实施要点:

一、返浆量过大(超过设计值30%)

原因

  1. 地质层含水量过高(如砂层、软土),浆液渗透性差;

  2. 注浆压力过大导致地层劈裂,浆液扩散范围超标;

  3. 注浆管位置偏移,浆液进入非目标区域(如裂隙或空洞)。

解决方法

  1. 设置返浆回收装置

    • 操作‌:在孔口周围铺设塑料薄膜或安装返浆收集桶,将返浆过滤后重新注入孔内;

    • 案例‌:某边坡工程普通层锚索注浆时返浆量达设计值的50%,通过返浆回收利用,节约浆液成本15%。

  2. 调整注浆参数

    • 压力控制‌:将注浆压力从1.5MPa降至1.0MPa,避免地层过度劈裂;

    • 速率控制‌:注浆速率从8L/min降至4L/min,延长注浆时间(原设计2小时延长至3小时)。

  3. 孔口止浆处理

    • 操作‌:对含水量高的地层(如砂层),在孔口周围打设止浆墙(厚度≥20cm,水泥砂浆强度M10);

    • 材料‌:采用快凝型水泥基材料(初凝时间≤30分钟),快速封闭孔口。

二、返浆颜色浑浊(含泥沙)

原因

  1. 地质层松散(如砂土、碎石土),注浆时孔内泥沙被浆液带出;

  2. 注浆管与孔壁间隙过大,浆液冲刷孔壁导致返浆含泥。

解决方法

  1. 孔内清洗

    • 操作‌:暂停注浆,用高压清水(压力0.6-0.8MPa)冲洗孔内泥沙,直至返浆清澈;

    • 频率‌:每注浆30分钟冲洗1次,每次冲洗时间2-3分钟。

  2. 调整浆液配比

    • 操作‌:增加浆液黏度(水灰比从0.5降至0.45),减少对孔壁的冲刷;

    • 外加剂‌:添加增稠剂(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掺量0.05%-0.1%)。

  3. 优化注浆管设计

    • 操作‌:采用“双管注浆”工艺(内管注浆、外管返浆),外管与孔壁间隙填充膨润土泥浆(密度1.2-1.3g/cm³),减少泥沙进入。

三、返浆压力异常(波动>±0.2MPa)

原因

  1. 注浆泵性能不足或密封损坏,导致压力不稳定;

  2. 锚索孔内存在杂物(如碎石、泥浆),堵塞注浆通道。

解决方法

  1. 设备维护

    • 操作‌:注浆前检查泵体密封圈是否老化,更换损坏件;

    • 校准‌:注浆泵压力表需定期校准(每3个月1次),误差≤±0.1MPa。

  2. 孔内清理

    • 操作‌:注浆前用高压空气(压力0.6-0.8MPa)吹扫锚索孔,清除孔内碎屑;

    • 案例‌:某地铁隧道普通层锚索注浆时压力波动,发现为注浆管断裂,更换后压力稳定在1.2MPa。

  3. 分级加压控制

    • 操作‌:初始压力0.5MPa,每5分钟增加0.2MPa,直至达到设计压力(1.0-1.5MPa);

    • 监测‌:压力波动时暂停注浆,检查管路后重新启动,避免压力骤升导致地层破坏。

四、返浆与注浆量不匹配(返浆量<注浆量)

原因

  1. 浆液在地层中凝固过快(如低温环境),导致注浆管堵塞;

  2. 地质层存在空洞或裂隙,浆液大量流失。

解决方法

  1. 调整浆液凝结时间

    • 操作‌:冬季施工时,用温水(40-50℃)搅拌浆液,并添加缓凝剂(如葡萄糖酸钠,掺量0.05%-0.1%);

    • 案例‌:某水电站普通层锚索注浆时浆液凝固过快,调整后注浆管堵塞率从30%降至5%。

  2. 地质预处理

    • 操作‌:对裂隙发育地层,提前进行孔内固结灌浆(水灰比0.6-0.8),形成护壁;

    • 材料‌:采用超细水泥(粒径≤20μm),提高浆液渗透性。

  3. 注浆量动态监控

    • 操作‌:每根锚索注浆时实时记录注浆量(称重法)和返浆量(量筒测量),若返浆量持续低于注浆量30%,暂停注浆并检查地层。

五、普通层返浆异常的分层监测配合

  1. 资源集约‌:

    • 返浆异常时,优先采用“返浆回收+参数调整”方案,避免升级为关键层监测(如钻孔取芯验证);

    • 对返浆量过大的锚索,通过返浆回收利用,减少新浆液制备量。

  2. 风险可控‌:

    • 返浆颜色浑浊或压力异常时,立即启动“孔内清洗+设备检查”流程,防止问题扩大;

    • 对返浆与注浆量不匹配的锚索,标记为“重点监测对象”,增加注浆量记录频率(每15分钟1次)。

总结

孔口返浆异常需根据具体表现(量、色、压)分场景处理,核心原则为:

  1. 预防‌:施工前优化浆液配比、清理孔内杂物、设置止浆措施;

  2. 调整‌:注浆过程中根据返浆参数动态调整压力、速率和浆液性能;

  3. 回收‌:通过返浆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浪费,符合分层监测中的“资源集约”要求。
    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控制普通层注浆阶段返浆异常风险,避免问题升级为关键层问题。



企业概况 公司新闻 案例展示 区域公司 产业投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