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发育岩层加固后稳定性提高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给出统一的量化数值,不过可以从不同方面体现其稳定性提高情况,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
力学性能提升体现稳定性提高
抗压强度增强:超细水泥浆液填充裂隙后,能使原本松散、破碎的岩层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一般而言,经过合理配合比设计的超细水泥加固后,裂隙发育岩层的抗压强度可提高
30% - 80%。例如在某矿山裂隙发育岩层加固工程中,加固前岩层平均抗压强度为
15MPa,采用合适配合比的超细水泥注浆加固后,平均抗压强度达到了 35MPa,提高了约 133%(此处为突出效果举例,通常范围在 30% -
80%)。这表明岩层在承受垂直压力时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减少了因压力导致的破裂和失稳风险。
抗剪强度提高:裂隙的存在会降低岩层的抗剪强度,而超细水泥加固可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加固后,岩层的抗剪强度通常能提高
20% - 60%。比如在一个公路边坡裂隙发育岩层加固项目中,加固前岩层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为 25°,粘聚力为
10kPa;加固后内摩擦角提高到 32°,粘聚力提高到
18kPa。抗剪强度的提高使得岩层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更不容易发生滑动和错动,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
实际工程案例体现稳定性提高
某水电站坝基裂隙发育岩层加固:该水电站坝基岩层裂隙发育,存在渗漏和稳定性问题。采用超细水泥注浆加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和评估发现,坝基的沉降量明显减小。加固前,坝基在蓄水期沉降量较大,每年可达
10 - 15mm;加固后,沉降量控制在每年 2 - 3mm 以内。同时,坝基的渗漏量也大幅降低,从加固前的每天 500 - 800m³
减少到每天 50 - 100m³。这些数据表明,加固后的坝基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保障了水电站的安全运行。
某地下洞室裂隙发育岩层加固:在一个地下洞室施工中,遇到裂隙发育岩层,出现围岩变形和掉块现象。采用超细水泥进行裂隙注浆加固后,洞室围岩的变形速率明显降低。加固前,围岩变形速率较大,每天可达
5 - 8mm;加固后,变形速率控制在每天 0.5 - 1mm
以内。而且,加固后未再出现明显的掉块现象,洞室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改善,为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