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胶比降低会使混凝土粘聚性增大、流动性变差,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但可通过以下多方面措施确保混凝土施工性能:
材料选择
配合比设计
确定合理水胶比: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和使用环境,通过试验确定合理水胶比。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前提下,尽量提高水胶比,但一般不宜超过0.45。例如,对于C30混凝土,水胶比可控制在0.40
- 0.45;对于C50及以上高强度混凝土,水胶比可控制在0.30 - 0.35。
优化砂率:砂率对混凝土工作性影响显著。砂率过小,混凝土拌合物显得干涩、粘聚性差,易发生离析;砂率过大,骨料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增大,水泥浆用量增加,混凝土流动性降低。应根据骨料种类、粒径和水泥用量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砂率。一般来说,粗骨料最大粒径越大、级配越好,砂率可适当降低;水泥用量越大,砂率可适当增大。
调整浆骨比:浆骨比是指水泥浆体积与骨料体积之比。合理浆骨比可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和密实性。在低水胶比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水泥浆用量,但不宜过多,以免增加混凝土收缩和成本。一般浆骨比控制在0.35 - 0.45较为合适。
搅拌工艺
搅拌时间: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可保证混凝土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提高混凝土工作性。低水胶比混凝土由于粘度较大,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10 - 20s。例如,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一般为60 - 90s,低水胶比混凝土搅拌时间可控制在70 - 110s。
搅拌方式: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低水胶比混凝土,其搅拌效率高、搅拌质量好,能保证混凝土各组分充分混合。同时,可采用二次搅拌工艺,即先将水泥、砂、水和外加剂搅拌成均匀砂浆,再加入粗骨料继续搅拌,可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工作性。
运输与浇筑
养护管理